《红周刊》特约作者 《证券每日通》 赵轩
稳增长难度加大
近期,由于全球经济环境不佳,欧洲央行、美联储已先后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在日本央行“紧跟”的同时,包括印度央行和澳大利亚央行在内的多家央行也透露出将进一步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
美联储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将释放出大规模的货币,这样的货币浪潮将再度席卷全球。凶猛的货币流动性预期,不仅将增加中国的输入型通胀压力,对中国出口也将形成致命打击。因为中国外汇储备大部分用于购买美国国债,将面临缩水的风险。更为严重的问题是,美元的贬值将助推人民币升值,中国原本困难的出口贸易将压力倍增。同时,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将导致原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上涨,中国输入型通胀压力将再次抬头。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将收窄货币政策的可施展空间,稳增长政策将被掣肘,宏观调控将陷入宽松与紧缩两难之中。
据统计,目前已有957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前3季度业绩预告,仅495家“预喜”,占比约为51.72%,为近年来低点。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放松力度不足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盈利持续下滑的现象仍在持续,当前我国经济稳增长压力巨大。经济基本面不佳,货币宽松力度预期减弱,加上钓鱼岛事件引发东亚局势紧张,均对指数反弹形成巨大压力。
下跌趋势仍未改变
与外盘形成鲜明对比,国内股市本周连续下行,上证指数再次刷新本轮下跌以来的低点,刚刚重燃的市场信心再度转冷。技术上看,上证指数再次创出新低,与前期相比,高、低点均逐步下移,下降趋势仍在继续。
不过,观察自6月份至今的走势不难发现,下跌趋势虽未曾改变,但通过下跌趋势线不难看出,下跌力度已开始减弱。此外,目前离“十一”长假仅有1周时间,如短期指数不能出现反弹,那么月线即将迎来有史以来最长的5连阴,按历史经验,月线5连阴后至少能获得一个月的“喘息”机会。
控制仓位为当前最佳策略
说完大盘,再来看看个股。前期表现活跃的水泥、基建、智能城市等个股本周开始销声匿迹,以中原特钢、达刚路机、中海科技、北方导航为首的近期强势股,周五集体大幅回落。在本周乏善可陈的行情中,惟一值得一提的亮点就是,受全球央行大放水影响,迫使世界资本流入黄金避险保值,国际金价上涨利好黄金板块,其龙头股恒邦股份连续逞强,虽然该板块短线存在一定上涨契机,但在指数羸弱的背景以及“十一”长假前夕“节日效应”的共同作用下,其未来上涨的持续力度仍有待观察。正如我们此前多次强调的,在市场尚未摆脱下降趋势的束缚前,控制仓位为当前的最佳操作策略。

(证券市场红周刊)
稳增长难度加大
近期,由于全球经济环境不佳,欧洲央行、美联储已先后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在日本央行“紧跟”的同时,包括印度央行和澳大利亚央行在内的多家央行也透露出将进一步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
美联储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将释放出大规模的货币,这样的货币浪潮将再度席卷全球。凶猛的货币流动性预期,不仅将增加中国的输入型通胀压力,对中国出口也将形成致命打击。因为中国外汇储备大部分用于购买美国国债,将面临缩水的风险。更为严重的问题是,美元的贬值将助推人民币升值,中国原本困难的出口贸易将压力倍增。同时,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将导致原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上涨,中国输入型通胀压力将再次抬头。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将收窄货币政策的可施展空间,稳增长政策将被掣肘,宏观调控将陷入宽松与紧缩两难之中。
据统计,目前已有957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前3季度业绩预告,仅495家“预喜”,占比约为51.72%,为近年来低点。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放松力度不足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盈利持续下滑的现象仍在持续,当前我国经济稳增长压力巨大。经济基本面不佳,货币宽松力度预期减弱,加上钓鱼岛事件引发东亚局势紧张,均对指数反弹形成巨大压力。
下跌趋势仍未改变
与外盘形成鲜明对比,国内股市本周连续下行,上证指数再次刷新本轮下跌以来的低点,刚刚重燃的市场信心再度转冷。技术上看,上证指数再次创出新低,与前期相比,高、低点均逐步下移,下降趋势仍在继续。
不过,观察自6月份至今的走势不难发现,下跌趋势虽未曾改变,但通过下跌趋势线不难看出,下跌力度已开始减弱。此外,目前离“十一”长假仅有1周时间,如短期指数不能出现反弹,那么月线即将迎来有史以来最长的5连阴,按历史经验,月线5连阴后至少能获得一个月的“喘息”机会。
控制仓位为当前最佳策略
说完大盘,再来看看个股。前期表现活跃的水泥、基建、智能城市等个股本周开始销声匿迹,以中原特钢、达刚路机、中海科技、北方导航为首的近期强势股,周五集体大幅回落。在本周乏善可陈的行情中,惟一值得一提的亮点就是,受全球央行大放水影响,迫使世界资本流入黄金避险保值,国际金价上涨利好黄金板块,其龙头股恒邦股份连续逞强,虽然该板块短线存在一定上涨契机,但在指数羸弱的背景以及“十一”长假前夕“节日效应”的共同作用下,其未来上涨的持续力度仍有待观察。正如我们此前多次强调的,在市场尚未摆脱下降趋势的束缚前,控制仓位为当前的最佳操作策略。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