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初期,人民邮政的运行还不完善,加上邮资频繁调整,全国统一发行的邮票无论品种还是数量都不能满足需要。甚至某地区由于邮票供应不足,还使用其它地区的邮票。
这是1950年4月28日上海寄往南京的平信,有4月29日南京到达戳。此信贴华东邮政管理总局1949年7月发行“第二版交通工具图”邮票100元2枚;1950年1月邮电部西南邮政总分局发行“西南解放纪念加盖‘改作’邮票”60元/30元1枚、150元/30元1枚;邮电部1950年5月5日发行‘中华邮政(上海大东版)单位邮票加字改值“邮票(改一)200元2枚.
这个实寄封有几个有趣的地方:
1. 贴了3种不同全国和地区邮票。是少见的不同区票和新中国邮票的混贴信封。其中西南解放纪念加盖‘改作’邮票”虽然印有中国人民邮政字样。但仍属于解放区地方邮票。按说是不应使用在华东地区。
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登载,改一邮票是1950年5月5日开始发行。可是此封4月28日已经使用。不知是何故。
3. 从所贴邮票计算,所付邮资1010元。据上海邮政志记载:1949年5月28日,上海开始收寄人民币计价的邮件,执行当时华东局财政经济委员会制定的《华东解放区各类邮件资费表》规定的标准,本埠信函邮资为15元(旧人民币)。解放初期,邮资调整比较频繁。1949年8月,信函资费调整为70元(旧人民币),同时实行本外埠同价。以后在10月和11月又有两次调整。1950年1月根据中财委决定,核定除东北地区外的全国信函资费,不分本外埠,每重20克的国内信函邮资为500元(旧人民币),2月又调整为800元(旧人民币),3月再调为1000元(旧人民币)。以后由于物价有所回降,至5月又降为800元(旧人民币)。1950年7月,国内信函邮资又分本埠、外埠两种,本埠信函邮资降为400元(旧人民币)。由此看来此封实际应付1000元邮资,而执行1000元国内平信标准的时间最多2个月。所以此封应属少见。
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