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边是“文献集邮研究会上海分会”发行的“文献集邮爱好者观世博”纪念封。下边是中国集邮总公司发行的《2010—10<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纪念>》纪念邮票首日封。发行量100万个。 杲文川摄
世博会明信片背面图案。 杲文川摄
左:赵志远妻子、上海五四中学知青陈行颐仍在上海市静安区招商办工作。
中:女子25米气手枪射击奥运会金牌得主陈颖,其父是61团13连的108中知青陈同贵,母亲是天津知青张志敏。
右:北京矿业学院附中知青赵志远,在上海市焦化总厂生产部退休。
足篮球缘与世博会纪念封
杲文川
25团57连集结号吹响后,远在上海的赵志远与北京老同学、荒友们网上相会,情感炙热。赵志远的记性很好,他一段段地回忆出了知青篮球活动的方方面面,我当年因在团机关宣传股工作,对篮球队的事儿知道一些,所以参与路幼钧和赵志远的回忆对话之中,聊得十分投机。
4月底,赵志远发来短信,询问我的通信地址,5月7日,他4次来短信、电话,询问是否收到他寄来的实寄世博会纪念封和实寄世博会明信片。我和赵志远以前没有打过交道。就是因为我为知青在网上团聚做了许多工作,赵志远为了感谢我,才夜里三四点去排队,为我和他找到的荒友们购买世博会邮品的。
赵志远祖籍山东莱州,1946年出生于北京一户工商业家庭。1956年,北京市少年宫(景山)在附近招收足球训练班小队员,赵志远所在的黄华门小学推荐了他,参加足球训练,1963年,北京的景山少年宫、西城官园少体校、东城地坛少体校、先农坛少体校4家选拔产生了北京少年足球集训队,赵志远入选,参加华北地区的少年足球联赛,天津赢得第一。北京队赛后,准备选拔8个队员加入北京青年二队,赵志远本来有望入选,但此时他考上了北京矿业大学附中,母亲认为读书比踢足球重要,就没有让他继续踢足球,那批足球小伙伴后来在年维泗的调教下,成了市队、国家队的球员。矿院附中离家远,赵志远住校,因而天天下课后泡在篮球场上。
赵志远的爷爷在19世纪初年因生意做得好,在哈尔滨、天津都有房产,在莱州置了地,爷爷在他父亲23岁时辞世,父亲接了家业。新中国成立后,因为街道想让赵家让出部分住房公用,父亲没有答应,于是“文革”中,就以地主兼资本家的“罪名”进行批斗,并逼迫返回莱州老家。在这种形势下,赵志远来到七星农场。生产队里还有1.85米东单少体校的路幼钧等篮球高手,所以,一到农场,他们就成了农场篮球场上的篮上骄子,打遍周围无对手。1968年底,组建61团,在那时,知青们是哪里最艰苦,就要求到哪里工作,许多知青报名,赵志远成为开发新团的成员。像他这样的篮球好手其实不应该放走的,可那时,农场干部只注重生产粮豆,对文艺体育人才是不大重视的。
大返城后,以前房产主的后代,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疾风暴雨横扫之下,竟然没有了房子住,赵志远的夫妻两地分居无法解决。1982年,赵志远以对调的方式,来到上海知青陈行颐家,成了“上门女婿”他取得煤炭化工专业的大专学历,后在上海焦化总厂生产部工作多年后退休。57连网上吹响集结号使他兴奋不已,28年没有见面的老同学、老战友在网上会面了,真是心花怒放呀!在25团早期篮球队中,有一位26中的二级篮球运动员朱延福,在那时,只有区冠军队才能选拔2名尖子选手申请二级运动员,赵志远与朱延福失散41年半了。我立即找到从林业干部管理学院副院长岗位退下来的朱延福,他俩一小时后就接通了联系。赵志远兴高采烈地给我发来短信:“联系上了,谢谢您,集结号功德无量,谁能想到,中断了40多年,又能联系上了,朱延福6月来上海看世博,我们可以见面了!”
赵志远为了表达自己的一片感谢之情,不但排了长时间的队,购买后,一个一个信封写好地址,然后坐地铁专门跑到世博邮政局去排队盖纪念章。您想,世博会人山人海的,盖齐那几个纪念邮戳是多么的不容易呀!在仙霞路邮政支局,排队购买世博纪念封的,每人只许买3个纪念封,而这3个中就专门给我寄来了一个,那是多么的珍贵呀,望着给我的5个邮品,荒友之间浓浓的大荒情谊超出了纪念封本身的价值,真是情义无价,让我好生地感动呀!
世博会明信片的正面。 杲文川摄
2008年,老知青的女儿陈颖获得射击奥运会冠军,赵志远到荒友家祝贺。陈颖的父亲陈同贵从25团18连(良种站)调到61团13连;母亲是天津知青张志敏。陈颖手里的是金镶玉的奥运会金牌。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