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一些邮刊上看见过有关“铲0改一”邮戳的介绍,这种铲改年份的原因,主要是废物利用,减少浪费以用来弥补字钉的不足。由“铲0改一”日戳的铲改方式已发现了有多种,如在以中文纪年的日戳中将“0”的上半部或下半部铲去而改为“一”,在阿拉伯数字纪年(50)的日戳中是将“0”的左半边或右半边铲去而改成“1”的。
我要介绍的这枚日戳,是将中文纪年中“0”字的两头中间铲开,改成“二”的日戳(图1),这种由“铲0改二”的日戳还是比较少见的。
这是一枚1952年9月10日由安徽屯溪寄往浙江杭州的平信实寄封(图2),贴“普四”800分,1952年9月11日抵达杭州,该封上除了销票日戳和落地戳之外,还有一枚1952年9月10日“安徽屯溪”的中转戳,就是这枚日戳非常的特别,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这枚日戳上的中文年份中“二”的下面一笔的 “一”字,明显带有一点弧型,并且两头是上翘的,显然这是一枚将“0”字的两头中间铲开而改为“二”字的日戳。
从这枚实寄封上还反映出了一个事实,在建国初期的邮戳改制过程中,往往是一些基层的小支局或代办处因为戳具比较少,反而都改了新戳式。而一些中上层的邮局因为戳具比较多,在改制中可能是只改了一部分主要使用的用戳,一些不太常用的戳具就采用了这种“铲”或“改”的方式,将他们废物利用起来而继续使用。
以上不纯熟认识还望师友指正。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