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为,邮戳是证明信件已经经过邮寄,属于合法传递的一道程序,是伴随着邮票一起出现的,后来才知道,和邮票相比,邮戳出现的历史要长得多。目前为止已知最早的邮戳为元代的“常乐蘸印”,它的作用是用来标记书信投递的,不过,这种邮戳更像是一枚书印,和现在的邮戳有很大区别。这类邮戳不是盖在邮票上,而是直接盖在信件上,只有地名或驿馆名,没有具体的时间。邮戳上出现具体时间是在19世纪初,那时开始加上了阴历的寄信时间,而且为了表示信件的快慢程度,有些地方还在上面做一些形象化示意,比如星星和太阳,寓意是星夜兼程。
当然,这些打上历史烙印的邮戳并不是普通人能够得到的,我收集的都是一些很普通的邮戳,从这些邮戳上我似乎能看到各地的不同风貌,有的邮戳很简洁,除了省份和地名、时间,其他的地方都是空白,而有的邮戳则内容很多,新疆、西藏、内蒙古三个自治区的邮戳上还有本地少数民族文字,虽然我看不懂,但却感觉很新奇。
在信息传播不够发达的年代,书信是使用最广泛的,那时候集邮相对来说比较困难,毕竟大多数都是使用普通邮票寄信,但是收集邮戳相对就容易多了,因为只要是信件,上面就有邮戳,所以,只要留心,几乎天天都会有收获。就算是在信息化发展迅捷的今天,虽然人们使用书信的机会越来越少,但是不代表信件不被重视,只不过,现在由机器盖出来的邮戳虽然很清晰很周正,却少了一份温情。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