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勿因动画片邮票深度打折,就抹杀这种发行计划

近年来,邮政在每年六一的时候,都会推出一些纪念邮票,其中以传统的动画片电视剧的题材为主,比如《葫芦兄弟》《哪吒闹海》《黑猫警长》等等,再加上此前的《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等,动画片等儿童题材的邮票近年来一直备受邮政青睐,再联想到每年春节档的电影《熊出没》系列也获得了不错的票房。
说明对于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内容,其实是可以很好地进行引导,并扩大传播的。这恐怕也是邮政思考的方向之一。不过,比较遗憾的是,近年来的儿童节动画片邮票的市场表现也是让人不忍目睹,下跌幅度很大,基本符合邮政近年来多套票发行之后的市场命运。
有人就表示,既然如此深度大跌,为何还要乐此不疲地发行这些动画片邮票呢?对此,笔者倒是有不同的看法,虽然动画片邮票的跌幅不浅,不过这是大市场环境带来的一种从众心理,是无法单纯地看单套票的市场命运来抉择的。如果剔除这些题材,对于邮政本身的发展更不利。
近年来,邮政市场不景气是大势使然,是无法规避的,也是邮政部门应该深度反思的。不过,对于邮政坚持发行动画片题材的邮票,笔者认为是正确的,吸引小朋友的关注,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喜欢,需要一定的市场培育期,多品类的邮票种类,以及相应贴切孩子们喜欢乃至耳熟能详的邮品,也是比较符合培育期需求的。
除了发行邮票之外,应该有更多的走进校园,开创红领巾主题邮局,乃至推广更多的一片邮集,进行全国少年儿童集邮展览等等,都应该成为邮政长期坚持下去的一种公益事业。只有不断地培育和引导,才能真正地吸引到一部分喜欢邮票的学生参与这种文化活动。
小小的邮票本身蕴含着极大的文化内涵和传承,邮政本身的发展历史,也有很多值得研究和期待的地方,如果想让这个文化活动得到更大面积的普及和参与热度,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参与就必不可少。
有人觉得现在孩子们可玩的内容很多,可接触的方向也很多。不过,仔细看看,或者看看你周边的小朋友们玩的是什么,看的是什么,是不是也觉得有点遗憾和无奈?邮票,集邮活动或许已经没落了很多,但这种活动本身的文化性,趣味性,知识性,对于孩子们的成长来说,无疑还是非常有助益的。如何引导,如何发展,如何传播,难道一枚邮票带来的文化内容还不如一张贴画或者贴片吗?
邮品,写信,寄信,有一些传统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变得已经那么的格格不入。不过,有一些传统文化是值得一直传承的,犹如手书的魅力一样,邮政应该思考的就是如何在更大范围内拓展少年儿童对邮票本身的喜爱。如何传播和引导,如何发展,以及如何发挥儿童固有的天性和对未来探索的能力。
不用被固有的模式和规则所拘囿,要敢于打破传统,打破人们思维的定式,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思想来引导新一代集邮爱好者的参与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