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本票型年册搞饥饿营销,摇号已经没有意义了!按需定制才是解决方案!

邮票年册、摇号、饥饿营销这些词,已经不再是陌生的代名词了。2023年,邮政推出了本票型年册,让人们又一次被“限量发售”这块诱饵吸引。然而,这种传统的销售方式——摇号、抽奖、吃“饥饿营销”——是否真的能给市场带来健康发展的动力呢?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深思。摇号方式的尴尬本票型年册的发布,明确标榜为限量发行、只为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员准备,但其摇号方式的使用,不仅没有激起消费者的热情,反而让市场出现了令人堪忧的违约率。第一次摇号,40.86%的中签率也就罢了,可是让人傻眼的是,违约率竟然达到了45%,中签的人不拿,摇中的人反而放弃领取。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市场冷淡,而是对这种饥饿营销的彻底失望。为何“摇号”效果差强人意?
“摇号”本应是激发需求的利器,可结果偏偏是“随便摇摇,什么都没得”。买年册的人,有多少是抱着一试的心态,完全是出于“可能值钱”的心理,而非真正的收藏欲望?而那些放弃领取的人,又怎么可能是出于理性的分析?无论如何,摇号根本无法精准反映市场的实际需求。按需定制,才是真正的答案如今的市场,消费者的需求早已多元化,传统的“摇号”方式早已显得不合时宜。为什么不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推行按需定制?
早期付款、可退款的政策不仅能让邮票与年册的购买更加透明,更能避免“分配”方式中的尴尬情况。设想一下,如果邮政直接预售,消费者愿意全额支付,发行量和供应链也能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大家都是成人,何必还玩这种“不见得能买到”的游戏?未来市场的合理解决方案我们也许可以借鉴“西游记双联张”的经验。相比前几年“水漫灌”式的大规模发行,现在的“西游记双联张”显然做得更好。按需定制,不仅能避免“滞销”,也能让市场更加健康。这不仅仅是邮票市场的未来,还是每个热爱收藏的人所期待的公平机制。结语:摇号的无奈与按需定制的美好,哪一个更能引领未来的邮票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