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4日,中国邮政发布了一份引起广泛关注的《通知》,其中明确表示要严肃治理打折邮票现象。这种低于面值销售的邮票,长期以来主要是部分邮局为促销或者提高销量而违规向大客户低价倾销。然而,好笑的是,2025年甚至中国集邮官网还公开公布了邮票打折的情况。究竟是邮政的决策出现了问题,还是邮票市场本身早已无法控制?打折邮票的根源打折邮票现象由来已久,早在几十年前就有了根基,主要是邮政系统内部的管理漏洞所致。具体而言,邮局为了完成销售任务,会将邮票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出售给大客户,甚至出现了一些员工为了完成业绩而亏本出售的情况。更糟糕的是,这种现象并未得到有效遏制,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演愈烈。尽管邮政部门发布了多次“严肃治理”的文件,但实际执行效果远低于预期。打折邮票的存量庞大,甚至形成了“市场惯例”,即使在2025年,邮政官宣“打折”,依旧没有改变这种态势。为何邮政不打折就不行?
不禁要问,邮政为何打折邮票的现象屡禁不止?答案很简单:邮政本身并未找出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尽管有《通知》中的多项举措——例如打折与员工薪酬挂钩、批发连号邮票等,但这些表面上的治理手段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邮票过剩和需求疲软的问题。为了方便大家交流,我们特别成立了邮票俱乐部群。大家可以识别下方的二维码加入。
另外,欢迎大家点击下方的名片,关注【邮票收藏家】公众号,我们会在上面提供更聚焦的集邮信息。邮票的发行量和实际使用量之间存在巨大鸿沟,邮政不仅无法消耗掉大量库存的老邮票,甚至新发行的邮票也因缺乏实际需求而堆积成山。如何解决邮票过剩的难题,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集邮者该如何应对?
面对邮票打折的现状,集邮者该如何应对?其实,最重要的不是一味的抱怨,而是理智的应对市场变化。对于不急于购买新邮的集邮爱好者来说,等待打折是明智之举。邮局通过打折出售邮票的背后,折射出一种“非必要不订购”的市场策略。这意味着集邮者可以选择在年底购买年册,或者挑选自己真正喜欢的邮票进行收藏,不必盲目追求“首日实寄”。对于那些喜欢投资的集邮者,打折无疑是一个好机会,尤其是当打折幅度较大时,邮票的投资价值也将逐步上升。打折邮票的背后这场关于邮票打折的风波,其实是一个多方博弈的产物。邮政为了自身的利润和销售任务的完成,不得不采取低价倾销的方式,而集邮者和消费者则因为“低价”而感到受益。然而,这种短期的利益驱动,并未从根本上改变邮政体制内的管理问题,也未能触及邮票市场面临的结构性危机。长期来看,这种打折策略不仅未能解决邮票过剩的问题,反而让邮政陷入了“价格战”的恶性循环,导致邮票作为邮资凭证的价值不断被削弱。邮票打折的现象,正好印证了一个现实: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邮政模式早已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邮政如果不进行彻底的改革,如何让邮票恢复其应有的价值,如何让集邮这个爱好真正活跃起来,将是未来需要深刻思考的难题。另外,如果喜欢这篇文章,别忘了右下角点赞和点在看支持我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