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佳邮评选越来越功利,为什么不取消发行评选张?

3月1日,第45届“佳邮评选”将拉开帷幕,地点选在了黑龙江漠河。随着邮票评选的继续进行,大家却发现,昔日的“最佳邮票评选”似乎变了味。这项活动原本代表着集邮爱好者对邮票设计、主题和艺术性的高度认可,但如今却面临着投票结果失去悬念,评选过程过度商业化等问题。尤其是“特供邮票”的发行,更是让这一评选活动充满了功利性。人们不禁发问,为什么不干脆取消这个发行特供邮票的环节?评选中的功利化痕迹“佳邮评选”的初衷是让每年最具特色和创意的邮票脱颖而出,但现在,评选的公正性和透明度让人堪忧。一方面,票数不公开,邮友们只能通过微信投票,根本无法了解到各个邮票的得票情况;另一方面,随着重大题材的频繁入选,投票的标准不再单纯关注邮票的设计质量,而是更多地与社会热点、政治因素挂钩。最让人失望的,莫过于每年一套的特供邮票,不再是邮票本身的魅力,而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取消“特供邮票”或许是拯救之道如果我们从更广泛的视角来看,“佳邮评选”与“金鸡百花奖”或“十大运动员奖”这样的活动相比,早已失去了原本的吸引力和悬念。
投票越来越功利化,评选越来越商业化,导致了其公信力和魅力逐渐下降。一个简单的解决办法或许就是,取消“佳邮评选”绑定的特供邮票,而是每年发行一枚具有纪念意义的小型张。比如,围绕书法、绘画等传统文化题材,每年专门为此发行小型张,这样反而更能体现“佳邮评选”本应有的文化价值和艺术审美。影响深远,是否值得继续?
“佳邮评选”曾是邮迷们心中的一场盛宴,但如今,它已经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和影响力。如今的邮市,无论是专业的邮票收藏者还是普通的爱好者,似乎都不再抱有太高的期待。而那些曾经为邮票评选献出真知灼见的“邮坛名士”,也早已消失在了各自的“舞台”上。取消“发行特供邮票”这一选项,无疑是恢复“佳邮评选”纯粹性的一剂良方,也能让这个活动重新回归其初衷——真正的邮票艺术与文化价值。总结:放下功利,重回初心对于“佳邮评选”来说,取消“特供邮票”并不是一场破坏,而是一种从功利化走向纯粹化的转型。或许当“佳邮评选”不再被商业化束缚,我们才能真正看到它应有的价值。让邮票评选回归到艺术本身,让人们投票时真正感受到的,是对每一枚邮票背后故事和创意的认可,而不是无休止的功利化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