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本票型年册搞饥饿营销,结果依然打折!摇号已无意义,按需定制才是王道!

随着邮政在2023年10月的新邮预定会议上首次透露本票型年册的消息,市场迎来了新一轮的争议。这种年册不仅为会员限定,还是将邮票与年册紧密结合的创新设计,意图吸引集邮爱好者。然而,市场却未如预期那般火爆,反而引发了市场的不健康现象:高溢价、低需求,甚至摇号参与者的高违约率。这一切都表明,传统的饥饿营销模式已不再奏效,按需定制才是解决之道。本票型年册的饥饿营销本票型年册,推出时带着“限量”标签,意图通过稀缺性来激发集邮爱好者的购买欲望。此年册的设计创新独特,邮票直接印制在册页内,打破了传统的固定样式,具有较强的美学吸引力。然而,市场的反应却并不如想象中的热烈。即便在摇号中高达40%的中签率,依旧有大量的消费者选择放弃领取。面对这种高违约率,邮政似乎并没有从中汲取教训,反而继续延续摇号这种限制性手段,而非寻找更有效的销售模式。摇号模式的弊端摇号机制的最大问题在于其“随意性”与“非需求导向性”。以首次摇号的134591有效预约套数为例,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家庭号和试水的“围观者”。许多人并非真正出于需求,而是受限于“紧俏”心理进行预约,最终却选择放弃领取。
即使邮票的发行量有限,实际需求者却未能真正获得相应产品,反而造成了市场的资源错配。这种需求与供应之间的不对称,令市场背离了其初衷,最终以打折、亏本的方式处置那些原本应当有价值的收藏品。按需定制的解决之道直击市场痛点,按需定制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与摇号机制不同,按需定制能够实现精准匹配消费者需求,避免浪费资源和过度制造供应不平衡的问题。在这种模式下,消费者直接支付全款,预定产品的数量和规格明确,有效消除任何不必要的“空号”和浪费。而对于生产方来说,按需定制也能精准控制发行量,避免出现打折甩卖的局面,保持市场的稳定性与健康性。总结与展望本票型年册的市场现状,实际上折射出集邮行业面临的一个深层问题——如何满足消费者真实需求。依赖于饥饿营销和摇号机制的模式早已过时,市场已经不再对这种“炒作”模式买账。按需定制模式应当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既能确保收藏品的真正价值,又能避免过度炒作带来的不良影响。面对未来,我们不禁要问:在这个信息爆炸、消费者愈发理性的时代,传统的营销模式真的还有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