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国金融界三朝元老——倪远甫

清末民初,从事金融业(银行家)的倪远甫留下一大批银行间、商贾间往来通信和与家里的通信的红条封。由于款式“雷同”、数量多、时间集中,被集邮界戏称“清代联行封”。倪远甫作为近代金融界名人,但史料记录很少。目前包括金融业志书、百度,都无词条收入。上海银行同业公会是近代中国创立时间最长、最重要的工商社团之一,在它成立100周年之际,举办《百年追梦——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100周年档案文献展》上,作为该会主要人物倪远甫,生平详细资料也缺乏。    ▲倪远甫倪远甫,本名倪思宏,生卒年月不详。由于信封上名址经常出现“次章”“瑑”“篆”等,目前一般认为是倪远甫的“字”。倪远甫出生于江苏镇江,主要来自他的信札上 “润州北乡船村倪宅”或“镇江东码头船村”等地址,“润州”是镇江的古称。但此今镇江未查到有此倪宅一说。    ▲庚戌(1910年)二月廿九日,天津倪远甫工作地挂号寄镇江北门外东码头船村,三月初六到达。    ▲庚戌(1910年)冬月(11月)江苏东码头,倪远甫家乡润州北乡船村倪宅挂号寄天津大清银行封,冬月初四在镇江中转,冬月廿一日到达天津。镇江人善于理财,有“无镇不成庄”之说,中国近代许多金融界人士,祖籍都是镇江人。倪远甫先人倪远年在宿迁经营钱庄业务,具有相当的历史和实力,也是当地少数与北京等地实现通汇的票号之一。倪远甫早年情况不清,只知他少年有才,乡试中举后远游京师,广交朋友,在天津城北经营银钱业很是有名,与政商两界有很好的关系,是天津金融业三朝元老。    根据现存倪远甫的信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一生荣辱兴衰,也反映出时代变迁对其命运的影响,也从一个侧面见证一个行业的发展脉络和历史。▲上海中山东一路6号原中国通商银行大楼中国历史上第一家新式银行是1897年开设于上海的中国通商银行,但是李鸿章旗下为北洋新政融资而设立的官商合办银行。但中国最早由官方设立的中央集权性质的国家级银行是1905年9月27日,清政府在北京正式设立户部银行,同时在天津、上海、汉口、济南、张家口、奉天、营口、库伦、重庆九处设立分行。倪远甫在户部银行(总行)任总务科长。清初由户部管理国家财政,清末为推行新政,将户部更名为户部银行,曾一度称“度支部”,主管全国财政收支、赋税、货币等事务。1908年7月1日为了应对新的形式,也就改组为“大清银行”。    倪远甫1905年担任户部银行天津分行(后大清银行天津分行)总经理后,开始发迹,渐渐在银行业中小有名气了。天津分行最初在估衣街(倪远甫的收信地址是估衣街泰丰恒),1907年迁至北马路中间路北。▲上海汉口路“原大清银行上海分行旧址”    ▲2012年2月5日发行2012-2《中国银行》特种邮票第一枚主图是上海汉口路“中国银行旧址(原大清银行上海分行)。1912年2月5日,清政府在上海的金融机构——大清银行(上海汉口路50号),经全体股东一致呈请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和财政总长陈锦涛批准,改为民国政府的金融机构中国银行。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带着六岁的溥仪正式宣布退位,清政府宣告倒台。中国银行设立“总清理处”,开始接受大清银行各地分行。其实在民国中央集权银行并不是中国银行,而是“中央银行”或“中华民国银行”。辛亥革命成功后为了南北议和,议和的结果是孙中山将大总统让给袁世凯,但前提条件其政府成员必须到南京任职。坊间传说倪远甫也是同盟会会员,1912年南下任中国银行(总部上海)正监督,负责筹备、监督中国银行开办。1915年-1928年担任盐业银行上海分行经理,上海银行同业公会主席等。这也是他一生事业最旺盛时期。倪远甫效力的盐业银行由袁世凯表弟、张伯驹之父、久任长芦盐运使的张镇芳创办。成立时,张镇芳自任经理。清末时张曾任盐运使,民国初曾任河南督军、总统府顾问。原由盐务署拨给官款,实行官商合办,经收全部盐税收入;并“得代理国库金的一部分”。第二年袁世凯病死,盐务署不拨官款,改为商办,成立时实收资本125万元,1925年增至650万元,1933年增至750万元。1917年张镇芳因参与张勋复辟而被捕,总经理改由当时天津造币厂厂长的吴鼎昌担任。这时,倪远甫已担任盐业银行上海分行经理,岳乾斋担任北京分行经理,三人掌握了盐业银行的大权。那时,金城银行、盐业银行、中南银行、大陆银行是享誉全国的中资银行,金融辐射功能遍及长江以北,合称“北四行”。    ▲盐业银行上海分行旧址倪远甫是盐业银行上海分行的创始人,他负责了该行的筹办事宜。他首先在上海北京路江西路口(今北京东路280号)银行业集中的地块,购地新建行址。上海盐业大楼1931年落成,这是一座高七层的钢筋混凝土、板、柱结构的大楼,具有折中主义风格,细部的处理带文艺复兴特色。现为上海文物保护单位。    ▲上海香港路59号上海银行同业公会旧址1918年7月8日,上海的银行业为了加强团结,共谋发展,决定成立上海银行同业公会(原香港路4号,今59号)。当时,最有实力的“北四行”和浙江兴业银行、浙江实业银行、上海商业银行(即南三行)均加入了公会。上海银行同业公会这个非政府组织成立,标志中国现代银行业的发展真正走出官商结合的陷阱,进入市场自由竞争的时代。上海银行同业公会从发起的12家银行,到1925年增加到26家,奠定了上海是银行业半壁江山,中国的金融中心地位。由于盐业银行的实力所在和倪远甫在当时金融业的元老资格,倪远甫被推选做了上海银行同业公会的会长,而且连任了四届,卸任后仍为第五届董事会成员之一。    倪远甫任盐业银行上海分行经理期间,虽无显著的成绩,但他在主持上海银行同业公会会长期间,能顺应时代发展,助力推进上海金融自由港建设,做出了较大贡献。▲今苏州阊门外渡僧桥下塘48号叶天士故居    此时的倪远甫事业达到巅峰,并在苏州阊门外渡僧桥下塘街叶家弄口购买一大片明清园林建筑,原为苏州名医叶天士宅,坐北朝南,东西三落,前后七进,还有半亩的小花园。倪远甫承先世之教,为家族建立了宗祠,又在宗祠之左侧创办家塾。倪远甫藏书甚多,以一万一千余卷名誉江南。当然倪远甫和其他有钱人一样经常做些善举,如1921年与朱中孚、陆小波出资为镇江冬赈局设立基金,每年以息金办赈。倪远甫还与冯梦花捐集巨资改建丹徒育婴堂婴房,同时他也是中国红十字会财产委员。倪远甫受封建社会的影响,养尊处优,保留相当浓厚的封建意识和习惯。身居高位后,不免表现出高身价的作风,不思进取,缺乏“顾客是上帝”的远见,坐等顾客上门,业务平平。每年倪远甫的生日,虽然照常到行办公,该行也照常营业,但全行职工均须按资排辈分批到经理室为他祝寿,当天银行中面、晚酒招待全行职工。与银行来往密切的顾客,投其所好,都来参加。大有银行是我,我即银行之意。1927年当北伐军打到上海之后,接着又发生反革命政变,社会秩序大乱,几乎每天都会发生绑票案,绑架的对象大多是巨贾富室、社会名流。商务元老张元济在家中突遭绑匪劫持,随后盐业银行上海分行经理倪远甫、宁波巨绅薛顺生、上海特别市土地局局长朱炎之都未能幸免,一时间上海滩成了“恐怖之都”。吴鼎昌闻讯后拿四万元赎金,把倪远甫从绑匪手中赎了出来,从此倪远甫的事业走向低谷。    倪远甫有打麻将的嗜好,但技术不精,输多赢少。家庭开支又多,入不敷出。自己买卖公债不顺手,又在本行内开户透支,与年俱增,最后透支达四十多万元。吴鼎昌系民国开国元勋,当时金融集团的首脑,发现后,亲自到上海与倪远甫交涉,但未加深究。倪远甫不得不把他在天津荣业房地产公司三分之一的股权交出,吴鼎昌从四行储蓄会拨款补上这个窟窿,并调北京分行副经理朱虞生到上海担任经理,从此倪远甫威信不免受到影响,1928年辞去了上海分行经理的职务,归隐于镇江市仙鹤巷的住宅内,与外界甚少接触。卒于1936年。倪远甫作为中国金融中心的定海神针和掌舵人,所起到的作用有目共睹。虽倪远甫晚节不保,仍不能抹杀其在中国金融界三朝元老的事实。    ▲镇江润北乡船村倪宅寄天津户部银行倪大人远甫升启 
来源:邮文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