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唱衰中国邮票的自媒体与附和者太多! 比如说邮票是印刷品没价值;说邮票赝品太多导致真品也没用;说新邮票到手就打折;说邮票厂监守自盗成为集邮家;甚至说贵邮票被再版了,“上海猴”就是邮票厂再版...... 这种唱衰的声音,与当下低谷行情形成共振,让不少人产生“感同身受”的错觉,疯狂点赞转发。各平台更推给了几乎整个集邮圈......一起吃人血馒头,要疯呀!
事实是:中国邮票现在仍在世界邮票中一骑绝尘!
是的,现在发行的新邮票打折严重。供远大于求的编年票,你梦想发财愿意买,那你就是消费者。别说你存了30多年的编年票,就算百年前的美国邮票,还在整版整版打折出售。既然你有投资之心,本应深入了解再决定,自己投资失败怪别人,不是巨婴么?
印刷品这事,你使劲吃奶的力气挣的每一张钞票全都是印刷品。有没有价值与是否印刷品没关系。同样的,假钞曾经也不少,真钞依然还是真钞。
邮票厂监守自盗,不就是待销毁票流出那些事么!解放前与解放初都有流出待销毁票,有些流出的待销毁票还成了珍邮,怎么不去喷?不会因为不了解吧? 而且你们喷的近期流出待销毁票,与邮票厂没一毛钱关系,那是造纸厂流出,哪里谈的上邮票厂监守自盗?造谣不犯法么?
至于所谓再版“上海猴”嘛,十几年前一尘卖猴票的上海卖家,硬生生创造了“上海公司猴”这个概念,指从上海集邮公司拿出的品相很好的猴票,简称“上海猴”,出售价更高。 上海卖家创造的除了“上海猴”,还有“自然卷”新概念,这些自媒体与喷子们不了解“自然卷”是啥意思了吧? 邮市与其他行业一样会起起伏伏,目前处于各因素叠加的低谷期。虽然处于低谷期,但没有自媒体们唱衰的那么不堪! 可以拿新中国纪特邮票来说,并非一蹶不振。从1949年至今,纪特邮票分为几个板块,且看其中表现最亮眼的几个经典板块:1949-1952年原版老纪特、1960-1963年纪特六珍、1967-1970年文票、以及JT四大金刚十八罗汉。
要探讨邮票,需要了解邮票的价值与市场价格来自哪里。
一.强权力赋予价值 最基础与最重要的是,强权力赋予邮票的价值。就是邮票从一张“印刷品”,被强制赋予可以支付邮费的价值, 这是邮票区别于同样精美的火花、烟标、电话卡的根本不同。 也许人云亦云的喷子们压根都想不到这层,搞不清什么是强权力赋予的价值。 这个强权力需要足够强大、连续、获得普遍认可,否则被赋予的价值就会不稳定。 比如德国统一后,东德政府发行的邮票整体上大幅贬值; 香港回归后,港英政府发行的近期邮票大幅贬值; 可以合理预期,民进党盘踞下的台湾,发行的不被中国政府认可的邮票,会在不久的将来失去有限的使用价值后明显贬值。 同样的,广场协议与亚洲风暴前,被产业转移的日本与泰国,由于经济迅猛发展,它们邮票也在那时达到了顶峰,飙到了令人乍舌的价格。但是随着广场协议与亚洲风暴的蹂躏,日本与泰国能赋予价值的强权力不再那么强大,它们的邮票一落千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初中知识点具象化了。 二.物以稀为贵--发行量与存世量 收藏圈有一句亘古不变的真理:物以稀为贵。 如果量够大,价值再大也不会有高市场价,比如空气与水,太有价值了,但不需要你花高价购买。 同样,编年票虽然可以通邮世界,可以将一封封大学录取通知书寄到大山窝、可以将一袋袋大米寄到日本,也可以将一箱箱西瓜寄到韩国,但相比需求量,它们的供应量太大了,很难有高市场价。 好邮票,必须往前推,推到供求平衡、甚至供不应求的那些邮票,才会有好的“物以稀为贵”表现。比如四大金刚十八罗汉JT票、文票、老纪特六珍、甚至原版老纪特板块,这些都是好邮票。从它们的发行量中即可一目了然。 你可以以中国邮市神话的T46猴票发行量443.16万套为基准,来对比这些板块邮票发行量。
JT精品发行量:T1体操1000万套;T2杂技1000万套;J7大寨800万套;J8四五计划800万套;T18上大学 800万套;J23大旗625万套;T8批林600万套;T9女教师500万套;J2 国徽 500万套;J5四大450万套;T12医疗 390万套;T69红楼梦304.96万套;T28奔马 250万套;T45脸谱250万套;T7 武术 200万套;T44齐白石200万套;T43西游记 150万套;T53桂林150万套;T50风筝100万套;T54荷花100万套;T56留园100万套;J58古科100万套。
文票发行量:文11-5000万套;文12-5000万套;文16-5000万套;文17-5000万套;文13-2099.255万套;文9-1500万套;文10-1500万套;文5-1000万套;文6-1000万套;文8-1000万套;
文15-1000万套;文19-1000万套;文3-800万套;文14-800万套;文2-700万套;文7-700万套;文1-300万套;文18-300万套;文4-290万套;
老纪特六珍发行量:特38金鱼400万套;纪94梅兰芳150万套特44菊花100万套;特56蝴蝶100万套;特57黄山100万套;特61牡丹100万套;
原版老纪特:纪11-200万套;纪13-200万套;
纪10-165万套;纪9-150万套;
纪7-105万套; 纪12-100万套;纪4-80万套;纪5-70万套;
纪8-70万套;纪3-50万套;
纪东5-50万套;纪6-50万套;
纪东8-50万套;纪2-40万套;
纪东7-40万套;纪1-36万套;
纪东3-25万套;纪东6-25万套;纪东4-20万套;纪东1-18万套;
纪东2-10万套
这里又分两种情况:积极推广集邮阶段,不推广集邮阶段。 JT与老纪特六珍属于积极推广集邮阶段,大量邮票被国内外集邮者收藏。下图为推广特57黄山的新邮预报。 推广集邮期间发行的邮票,考虑不仅有寄信需求,还有集邮需求、对外出口、平衡资金需求。比如特44 菊花高面值,就有为配合中国集邮公司对外出口、平衡资金的目的。 无论现在多贵的邮票,那时出口的价格都按邮票面值计算,甚至到了70年代,如果大量购买还可在面值的基础上优惠,有图有真相: 老纪特六珍后来遇到动乱期间的销毁,存量大减,加上发行量更少,且印刷精美受人欢迎,所以老纪特六珍比JT精品更有收藏价值;
文票与原版老纪特属于不推广集邮阶段。文革票由于印量较大,在此后的广交会上还有整版出现过,比如文革票龙头的文10,在广交会上曾有较多版票出现。 但原版老纪特印量太少,以至于使用期间已很难买到,导致1952或1953年群众反馈买不到原版老纪特,以及中国集邮公司面临开业无票可卖的尴尬,所以从1953年开始重新印刷一批再版票,于1955年供应群众。 绝大多数人以为再版老纪特印量很多,实际没多少,每种再版票的发行量都远低于T46猴票的发行量。全国集邮联合会会士戈中博前辈,曾在九十年代著文记载,再版票每枚均发行250万枚。但根据我查询的官方资料,再版票每枚发行量在一两百万枚之间。数年前我曾做过一次较详细的每套再版票发行量的估数,以后择机刊出。
存世量为发行量减去消耗量。 JT与老纪特六珍由于较多被集邮者收藏,消耗量与发行量之比,相对少一点; 原版老纪特与文革票由于较少被集邮者收藏,且大多数用于邮政通信,所以消耗量较多,对应的存世量就较少。尤其是原版老纪特,存世量少到使用期间就已经难以平价买到,以致群众向邮政管理局反馈无邮可买。 整体看,可以得出以下新中国经典纪特邮票板块的稀少度排序: 原版老纪特最稀少---纪特六珍与文票较稀少---JT四大金刚十八罗汉相对不太稀少
三.供需比 供应量再少,需求量太低也不行。最终还要看供需比。 供需比怎么比较客观看出?有一个好方法,看行情低谷时有无大幅贬值。 现在邮票的价格,包括文票、六珍、JT精品,的确基本跌到以前二分之一、三分之一或更低。下跌不利出售,却是购买时机,更少的钱买心心念念的藏品,不香么? 但也有例外,比如原版老纪特,价格依然坚挺,甚至有的逆市上升。不随行情下跌,必须有较低供需比,大白话就是供不应求。 比如纪东6原版,2010年强劲行情时全品成交7884元;低谷的2025年,保利春拍上中品方联成交36800元。品相低了两个等级,行情时机更差,换算单套成交价不降反升。 又如纪东7原版,2010年强劲行情时,上品方联带角边成交1296元;低谷的2025年,保利春拍上中品方联成交1725元。品相更低,不带直角边配置更低,行情时机更差,但成交价不降反升。 在集邮总人口随着整体行情处于低谷的当下,原版老纪特依然有强劲的市场表现,正是原版老纪特存世量太稀少的客观反馈。 四.市场化与国家实力的影响 原版老纪特此前未被市场明显拉升过,目前价格是自然形成的。原版老纪特可能最缺的就是充分市场化的价格。 而我们所接触的资产价格,无论喜不喜欢,或多抗拒,几乎都是被资金带出来的,含蓄点是资金带起来,通俗点就是炒作。房子、金饰、钻石、股票、期货等,全是炒出的价格。那一句广告:“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此前乏人问津的钻石,从此价格与销量飙升。 邮票行情以及集邮水平,同样需要市场资金带动。 每次大的邮票行情,全是资金带起来的,这点自不必说;
整个国家的集邮水平也深受影响,比如1960年代纯爱好无炒作时,好东西很便宜,出不来买不到,出来也不在我们这里低价出售,以致那时中国整体邮集水平不高。八十年代后,尤其近些年,中国邮集水平大幅提高。大奖邮集中的好素材,哪一个不是高价从世界各地买回?
真正集邮者可能相对不太在意价格起伏,但做生意就要很敏感,更要关注低吸时机,而低谷行情中仍能坚挺甚至逆升的好邮票,如果像文票、甚至T46猴票那样,被有实力的庄家看上,说不定又是一个春天的故事。 这方面太敏感,说多了不好。
是的,使用场景少了。但无论从集邮组织、集邮展览,还是参与人数上看,邮票依然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收藏门类。每次大的邮票行情中,从不缺嗅觉敏感的年轻人,也不缺实力雄厚的中年人。 邮票这一记载邮政历史、货币历史、政权变更等的收藏品,是国家强权力赋予价值的官方精美艺术品,传统信件终会成为历史,而好邮票作为记载宏大历史的载体,终将成为历史本身,成为邮票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各种其他博物馆中的文物。 随着中国GDP增速在主要经济体中持续领先、军事与科技的逆转与领先、领土的完全解放、岛链的完全突破,中国,所能强权赋予好邮票价值的能力会更强大,带来中国好邮票在世界邮票中持续的一路绝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