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每套票超发200多万,新邮打折几乎成必然,行情崩盘或将来临

邮票市场的“价格战”愈演愈烈!2024年第四套《数学之美》邮票的发行量再度暴增至625万枚,虽然比上一套亚冬会邮票减少了24万,但依旧远超了市场需求。
 
根据当前的市场行情推算,这套新邮的“打折命运”几乎已经注定。
 
发行方的做法,不仅让收藏者心生疑虑,也让整个行业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
 
市场是否能继续繁荣,似乎已成未知数。
 
发行量为何如此庞大?
 
发行方的做法让人不禁深思,为什么邮票的发行量越发离谱?过去,发行量有限的邮票往往能因为稀缺性吸引收藏者的目光,从而形成一定的溢价效应。
 
然而,当前的情况却截然不同。即便降低发行量,邮票依旧会面临打折的局面。
 
因为发行方的目的早已不仅仅是为满足收藏者的需求,更是为了通过超量发行迅速获利。
 
无论发行量如何,最终都会把这些邮票转手批发给商家,以低价快速回笼资金。
 
不打折的邮票,是否还能找到?
 
如果单纯从收藏角度来看,邮票的稀缺性无疑会提升其价值。
 
但这种价值的提升,往往取决于发行量是否保持适度的平衡。
 
然而,在这一轮“超发”潮中,许多收藏者已开始感受到失落。
 
邮票一度成为热门投资品,但过度发行却将这种“市场热度”完全消耗殆尽。
 
每年超发200多万套,消费者和收藏者的心理预期早已改变。
 
即使邮票本身设计精美,数量太多,原本的“珍贵”感也就随之消失。
 
新邮市场的恶性循环
 
我们不难发现,这种超量发行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每年27套邮票,发行量都在数百万之上,这意味着发行方即便打折出售,依然能够通过批发方式获得不小的利润。
 
为了方便大家交流和讨论,我们特别成立了邮票俱乐部群。大家可以识别下方的二维码加入。
 
 
另外,欢迎大家点击下方的名片,关注【邮币世界】公众号,我们会在上面提供更聚焦的集邮信息。
 
这种模式固然对短期内的资金回笼有帮助,但也让新邮市场步入了恶性循环——价格持续走低,收藏者热情逐渐消退,行业陷入困境。
 
这一现象或许会导致更多收藏者选择远离市场,而发行方却依然在追求眼前的利润。
 
这种局面看似短期内获得了一些“财务回报”,但对整个邮票市场的长远发展,毫无益处。
 
如何打破这一恶性循环,恐怕是行业亟待思考的问题。
 
邮票市场的未来,在哪里?
 
新邮市场的未来究竟在哪里?过度发行与打折,是否会彻底摧毁邮票收藏市场的魅力?要知道,当市场失去信任时,几乎无法恢复原状。
 
虽然发行方在追求利润最大化,但这种短期的盈利模式却忽视了市场的健康发展。
 
如果没有真正从收藏者的需求出发,邮票市场的未来恐怕只能是愈发的疲软和崩盘。
 
在这种背景下,行业如何重建信任,恢复市场活力,值得每一位行业参与者的深思。
 
市场需要的是理性、可持续的运营,而非盲目追逐眼前的高额利润。
 
另外,如果喜欢这篇文章,别忘了右下角点赞和点在看支持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