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新邮走向绝路,减量不可持续,集邮者必须得到更多让利! 原创 赖飞 集邮大家庭 2025年10月27日 11:

新邮的困境早已不是新闻,减量的策略正在走向绝路。集邮界已陷入了一个死循环——减量、截留货源、却又卖不出去。尤其是大版年册打折不断,让人不禁疑问:这是策略还是危机?有多少人真正意识到,新邮的未来不仅仅依赖于“少量发行”,而是必须分享更多红利给集邮者。否则,连带影响的,将是整个集邮行业的可持续性。减量策略的后果要说新邮现状,“减量+截留”真的是走不通的路。那些看似精心策划的缩量发行,不仅没能吸引更多集邮者,反而让市场更加萎靡不振。缩量本意是为了制造稀缺性,吸引集邮爱好者的关注,但真正的情况是,少数人掌控了资源,反而让市场失去活力。打折大版年册、滞销的精品邮票,这一切都让人对“减量”的策略感到疑惑:到底谁能从中受益?那些割韭菜式的做法,看似可以获得短期的利益,但对市场的长远发展却毫无帮助。集邮者的呼声再来看看集邮者的心声。市场上大多数人已经感受到了这种“减量+截留”的无奈局面,他们急需一些更具吸引力的措施来刺激收藏的热情。少数人垄断了发行量,集邮市场的“红利”几乎都被这些人拿走,其他人除了看热闹,几乎无所作为。为了方便大家交流和讨论,我们特别成立了邮票俱乐部群。大家可以识别下方的二维码加入。
另外,欢迎大家点击下方的名片,关注【邮币世界】公众号,我们会在上面提供更聚焦的集邮信息。新邮应该让更多的集邮者参与其中,而不是让这些邮品成为某些人赚钱的工具。如果集邮活动依旧不能实现公平的利益分配,如何能期望这个行业迎来新生?历史的教训
如果说历史对我们有警示,那么1958年起的集邮转型一定不能被忽视。那时候,集邮界一度抛弃了投资和收益,走向了单纯的兴趣化方向,结果大家的收藏水平一落千丈。随着大批“千人一面”的邮票和低端藏品的出现,集邮活动的影响力逐渐消退。如果今天我们不从这一点出发进行反思,集邮市场的未来恐怕只会像上世纪60年代那样陷入低谷。未来的希望未来新邮能否成功,关键在于集邮市场能否分配更多红利给集邮者,让他们能从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而这一切的改变,不仅仅需要管理方的引导,更需要市场的共同努力。人心不应只是追求短期利益,如果这个市场的规则无法让更多集邮者受益,那么它注定会自食其果,走向灭亡。新邮的发展,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发行量,更是为了让集邮者重新找回属于自己的那份“红利”。如果管理层能看到这一点,那么我们或许能期待集邮市场的重生;如果依旧是小圈子的游戏,那么集邮将永远停留在过去的阴影中。另外,如果喜欢这篇文章,别忘了右下角点赞和点在看支持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