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传来《中国集邮报》2026年将步入山西《集邮报》的后尘停刊。这几天看了几篇文章,大多数分析都“归罪”集邮大气候、甚至采用“惊闻!”“带走的是一代人的集邮青春……”“难以掩饰的失落与不舍”等。现在城市街头,报亭已成为稀缺风景;偶尔看到公共场所的报纸阅读栏常年无人问津,家庭订报习惯几近消失。但国家新闻出版署2025年初发布的《中国新闻出版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仍有1732家报社在正常运营,印刷机却依然日夜不停地运转,印刷着每日总印量约为1.13亿份报纸。那这些报刊如何消耗。根据中国期刊协会2024年底的调查数据,全国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订阅量占报纸总发行量的62%,其中党报党刊的订阅量最为可观。以《人民日报》为例,其官方披露的日发行量约为300万份,其中约80%流向各级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2025年发布的《中国媒体生态调查报告》显示,在党政机关订阅的报纸中,实际阅读率不足20%,大部分报纸在简单浏览或完全未读的情况下就被回收或丢弃了。这种"制度性订阅"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还有公共场所配置也消耗了相当数量的报纸。全国各地的酒店、机场、高铁站、医院等公共场所,每天都会配置一定数量的报纸供顾客或等候者阅读。中国饭店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全国星级酒店共有1.1万家,平均每家酒店每天订阅10-15份不同种类的报纸,仅此一项就消化了约15万份日报。全国400多个民用机场、2600多个高铁站,以及数以万计的大型医院、银行营业厅等,每天也都会配置一定数量的报纸。这部分订阅量约占全国报纸总发行量的7%左右。图书馆和阅览室也是报纸的重要去向。中国图书馆学会统计,全国有公共图书馆3212家,高校图书馆2738家,各类专业图书馆数千家,几乎所有图书馆都设有报刊阅览室,订阅各类报纸。目前互联网普及率不断提高,但还有一部分“落伍”的老年读者,纸质报纸仍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65岁以上人口达到2.2亿,其中仍有约3500万人习惯通过纸质报纸获取新闻。 纸质报纸还有这样消耗渠道,那《中国集邮报》为什么还要停刊。主要“自身”存在几个原因:一、现在很多报纸已经不再依赖发行收入维持运营。中国报业协会2025年初发布的《中国报业转型发展报告》显示,目前全国报社的收入结构中,发行收入平均仅占17%,其余来自广告、政府补贴、数字业务以及多元化经营等。尽管报纸广告市场大幅萎缩,但对于一些特定行业,特别是政府公告、招标公示、法院公告等,纸质报纸仍是法定发布渠道。这使得报社可以在发行量下降的情况下依然维持运营。尽管现在《中国集邮报》每期约八分之一版面用于出售邮票广告,恐怕只给编辑发个奖金。无法维持刊物的支出。二、目前打败一个行业,不是本行业竞争。打败《中国集邮报》是电子媒体。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人们的阅读时间变得更加碎片化。电子媒体能够满足人们在碎片化时间内快速获取信息的需求。如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短暂休息时,人们打开手机,浏览新闻标题或短文,而打开一份纸质报刊进行阅读则不太方便。现在有关新闻和信息,电子媒体能够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随时随地获取。而最快纸媒通常每天只更新一次。像《中国集邮报》这样周期的报刊,阅读都是“旧闻”。特别“新邮预报”,对外地读者是“新邮补报”。纸媒的形式相对单一,要编辑、排版、印刷和发行等多个环节,读者看到是文字和静态图片。电子媒体可以融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内容,提供更加丰富和生动的阅读体验。还有编辑与读者可以互动,如留言、评论、点赞。可以轻松、方便转发,也就是“共享”。纸媒的制作和发行需要消耗大量的纸张和其他资源,成本较高,而新媒体的传播成本则相对较低,特别绝大多数读者都可以免费阅读。三、纸媒面临的消亡是必然的,但它不会完全消失。因为纸媒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收藏价值。今后纸媒存在,也就脱离市场经济,通俗一点,有人买单。《中国集邮报》的性质,缺少"制度性订阅"。目前各单位“公款订阅”报刊不少,恐怕只有某个单位领导对集邮有兴趣,会“假公济私”订一份,绝大多数各级官办集邮协会都无资金订阅。中国集邮者有人统计350万,但对中国14亿人口是微不足道,何况这个350万仅是中国邮政新邮预订统计。由于《中国集邮报》办刊内在质量,无吸引力,目前许多“资深”集邮者订阅也少数。即使订阅者,估计作为收藏满足心理超过获取知识更多一些,也决定它的发行量有限。《中国集邮报》报眉是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人民邮电报社主办。实质是中国工信出版传媒集团邮电出版社下属10几个独立运行报社之一,需要在市场经济中存活的报刊。它与全国集邮联合会没有隶属和经济关系,无非是获取读者订阅一种广告。如果它确实是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刊,不但有资金来源,还可以取得"制度性订阅",如提高会费,绑架基层组织、会员订阅等。对比《中国邮政报》也是公开发行“邮发”报刊,每期能够发放到基层邮局,同时每期有同步电子版网络发布供读者免费阅读、下载。它是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主办,它的生存,就是企业补贴,也就长期存在。从全国看,本世纪初中国有2000多家报社,到2024年还有1732家,新生的报社不计。25年来停刊、休刊充其量占10%。一家注册报社,其实就是一家公司。中国那么大,每天都有企业倒闭、破产,一年消失的企业不知多少!因此停刊、休刊一家报社没有必要就引发那么大的震动?近年来集邮报刊(包括省刊)停刊信息无数,大多数都是悄悄退场。为什么《中国集邮报》《集邮报》会引起集邮界的热点,主要是它是国家正规出版、全国订阅的“邮发”集邮报刊。另外当时山西《集邮报》客观要比《中国集邮报》办的好一些,同时开始“盈利”,停刊原因是执行2019年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就下发了关于停办省级邮政报刊的通知文件。按照现在这样“趋势”,不提高办刊质量,没有政策“扶持”,恐怕下一个停刊消息也许就是《集邮》杂志。来源:邮文博览
文章不错,点个赞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