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现在集邮爱好者越来越少,但是求戳的人却是越来越多,而且盖章爱好者也是与日俱增。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其实爱好者还是有不少的,只是爱好的方向发生了一些转变,爱好的途径也是如此。或许是邮政发现了其中的一丝玄机,也或者是从盖章哪里汲取到一些营养,我们发现彩(套)色的邮戳也越来越多了。
漫步在如今的集邮世界,你会惊奇地发现,彩(套)色邮戳正以迅猛之势“攻占”各大主题邮局、邮政活动。2024年1月1日启用的太原巳巳如意套色邮戳,开启邮戳色彩新世界大门,到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彩色邮资机戳、套色文化日戳,它们究竟因何如此受青睐,数量呈井喷式增长呢?
一、集邮爱好者审美疲劳的转换?
在集邮的漫长岁月里,传统单色邮戳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时间推移,年轻的集邮爱好者或者集章爱好者们对邮戳的审美逐渐发生变化。单一色调的邮戳,虽承载着邮政信息与历史记忆,可在视觉呈现上稍显单调。如今的集邮爱好者,尤其是年轻一代,他们成长于色彩斑斓、信息爆炸的时代,对美的感知更为敏锐,追求独特、多元、富有视觉冲击力的收藏体验。
彩(套)色邮戳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以北京邮政启用的“春节联欢晚会”套色文化日戳为例,它由黄色的“春晚”二字、红色的中国结以及黑色的“春节联欢晚会”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字三部分组成,当这些不同颜色的戳具按顺序组合加盖,一幅充满春节喜庆氛围、极具艺术美感的画面跃然纸上。相较传统单色邮戳,其丰富的色彩层次、生动的图案表现,能更好地展现主题内涵,给集邮爱好者带来全新视觉享受,让每一枚邮戳都成为一件精美的微型艺术品,自然备受追捧。
二、文化传播与主题表达的变向输出
邮戳作为邮政文化的重要载体,如今也肩负着传播地域文化、主题活动信息的重任。在宣传各类文化、活动时,彩(套)色邮戳凭借鲜明的色彩、精致的图案,拥有更强的吸引力与表现力。
在一些地方特色文化宣传中,彩(套)色邮戳大显身手。比如太原解放路邮局推出的晋商博物院的首枚套色纪念戳,以晋商文化为底蕴,蓝黑线条勾勒出晋商博物院等元素,用相对鲜明的色彩搭配,将晋商文化的独特景观生动呈现,使游客、集邮爱好者在加盖邮戳的瞬间,便能深切感受到当地独特的晋商文化魅力,成为晋商文化传播的一张亮眼名片。
当举办重大主题活动时,彩(套)色邮戳同样发挥着关键作用。一枚彩色邮资机宣传戳,通过醒目的色彩与特定主题图案,有效吸引市民关注,在集邮、打卡过程中,实现文化传播与主题宣传的双重功效。
三、社交媒体推动下的求戳热潮
在数字化时代,社交媒体的影响力无孔不入,集邮领域也深受其影响。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为集邮爱好者提供了广阔的交流、展示空间。彩(套)色邮戳凭借其色彩绚丽、图案精美的特点,在社交媒体上极易吸引眼球,成为集邮爱好者分享、讨论的热门话题。
在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平台上,关于彩(套)色邮戳的分享帖层出不穷。集邮爱好者们不仅会晒出自己收集到的精美彩(套)色邮戳,还会分享求戳经历、加盖技巧、邮戳背后的故事等内容。这些图文并茂的分享,引发大量点赞、评论与转发,吸引更多人关注彩(套)色邮戳,激发他们的收藏兴趣。
以“戳卡”这一新兴收藏形式为例,很多年轻人因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别人分享的色彩斑斓的戳卡(上面多印有彩(套)色邮戳),被其独特魅力吸引,从而加入集邮、收集邮戳的行列。社交媒体的传播与放大效应,让彩(套)色邮戳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不断攀升,进一步推动其在市场上的需求,促使各地邮政部门、主题邮局为满足大众收藏热情,推出更多彩(套)色邮戳。
四、邮政文创产业创收的新契机
近年来,邮政文创产业蓬勃发展,各邮政部门积极探索创新,力求开发出更具吸引力的文创产品,彩(套)色邮戳成为其中一大亮点。相较于传统邮政产品,彩(套)色邮戳在设计、制作上更具创意空间,能与各类文创产品巧妙融合,为邮政文创产业注入新活力。
大部分地方邮政,在各类活动现场都会设置“快闪邮局”,推出独具特色的邮戳。不仅丰富了活动内容,提升活动文化氛围,大量的文创产品都会出售,既满足消费者对实用性的需求,又因其独特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成为热门的收藏、馈赠佳品,为邮政文创产业带来可观经济效益,也促使邮政部门加大对彩(套)色邮戳的开发与推广力度。
彩(套)色邮戳数量的日益增多,是集邮爱好者审美变迁、文化传播需求、社交媒体助力以及邮政文创产业发展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未来,随着时代发展与大众需求变化,彩(套)色邮戳有望在设计、功能等方面持续创新,为集邮爱好者带来更多惊喜与收藏乐趣。不过,彩(套)色文化戳也有很多弊端,油墨容易粘连,盖戳繁琐,时间长了容易褪色等等都是目前无法克服的弊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