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新邮发行充满形式主义,虚多实少让人堪忧!

近些年来,社会各界对于形式主义的批评愈发激烈,而这一现象在新邮发行领域的表现尤为突出。
 
近期的多次首发式和邮品发行方式,早已超越了集邮本身的价值,转而成为一种表面功夫、追求短期效益的“秀场”。
 
无论是让当地群众与物美价廉的邮票失之交臂,还是通过夸张的礼品册营销,形式主义的阴影遍布整个行业,令人忧心。
 
形式主义深深植根新邮发行
 
新邮首发式通常设在与邮票内容相关的城市或单位,理应成为新邮宣传和集邮文化推广的好时机。
 
 
可现实却往往令人失望,首发式现场并没有普通消费者能购买到的面值邮票,取而代之的却是以天价出售的豪华礼品册。
 
高昂的价格带来的并非真正的邮票收藏价值,而是一种短视的功利心态:让主办方获利而忽视了集邮人群体的实际需求。
 
形式主义导致了本应吸引集邮新人的场面,反而成为了一个无奈的尴尬。
 
形式主义背后的功利主义作怪
 
 
形式主义不仅在首发式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一些“任务目标”下,它更是展现了行政功利主义的丑陋。
 
举例来说,最近的《西游记双连张》事件便暴露了这一点。
 
为了完成预定的数量目标,主办方对预售期限进行了延长,然而这样做不仅未能促进邮票销售,反而引发了大量退订。
 
为了方便大家交流,我们特别成立了邮票俱乐部群。大家可以识别下方的二维码加入。
 
 
另外,欢迎大家点击下方的名片,关注【集邮知识】公众号,我们会在上面提供更聚焦的集邮信息。
 
这本质上揭示了市场对邮品需求的错判,过度追求数量的背后是对集邮文化根本缺乏深入理解和培育。
 
形式主义如何损害集邮文化
 
我们不得不承认,形式主义在新邮发行中的泛滥,对集邮文化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新邮的发行和销售不再关注邮票的实际收藏价值和文化意义,而是沦为短期行为和政绩考核的工具。
 
 
从摇号到改版再印,再到限量发售,各种手段表面上看来光鲜亮丽,实际却只是用“虚假繁荣”掩盖了新邮市场的衰退。
 
 
市场需求疲软,集邮新人缺乏,最终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新的集邮力量未能培养,旧有的市场需求被过度满足,导致了产品的过剩和信誉的丧失。
 
结语:打破形式主义,重振集邮发展
 
归根结底,要根治新邮发行领域的形式主义,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当前的政绩观。
 
不要再通过“表面工程”来掩盖问题,而应该从培养集邮新人、提供实惠邮品、改善发行方式等方面入手,真正推动集邮文化的长远发展。
 
虽然形式主义很难在短期内完全消失,但我们期望在管理层的引领下,能够逐步减少这种“虚多实少”的现象,重新恢复集邮行业的本质价值。
 
也许我们能在不久的将来,看到一个充满活力、充满意义的集邮市场。
 
另外,如果喜欢这篇文章,别忘了右下角点赞和点在看支持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