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一个真正的集邮迷,“资历”不够、“道行”尚浅,但是身边有很多集邮的朋友(领导),平时也关注了几个集邮的公众号和媒体,可能是已经被大数据识别,所以平台(短视频和公众号)经常会给我推荐一些关于集邮的视频和文章。
经常能看到一些网友在各种平台上吐槽(埋怨)邮政不作为、乱作为:邮票海量发行要骂,新邮发行当天买不到邮票要骂,新发行的邮票当天就破发要骂,下一年度邮票发行计划刚出来要骂,下一年度邮票预订规则一出来还要骂,延长邮品预订期要骂,邮票设计不合自己心意要骂,兔年生肖邮票请将近百岁的黄永玉来设计要骂(邮票设计后继无人?),邮票改由年轻人设计还要骂(担心人家经验不够?),邮政网点不多要骂,邮政柜台的服务态度不好要骂,邮票上的邮戳盖得不好要骂,邮件投递的速度不及时要骂,邮件丢失更要骂......
去年我也写过一篇文章(《十七年个性化邮票业务的辛酸往事》)吐槽自己与邮政打交道的这小二十年的种种不如意。但最近一年多看到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种种怪象后,觉得与他们相对,咱们集邮迷还真是很幸运的----一些人买了“遥遥领先”的(品牌)汽车之后,出现了故障,甚至是被活活烧死却面临维权困难。更有甚者,只是在网上吐槽几句某品牌的缺点,就收到了厂家的律师函或是法院传票。医学博士谭某,因质疑某保健品而被跨省。也有个别消费者正常维权,却被厂家或商家以“敲诈勒索罪”向执法部门报案---倒打一耙。
“无可奈何花落去”,集邮的现状就好比一个人,从婴儿到青壮年,一路走到风烛残年,各个器官都在衰退(甚至衰竭),你天天批评一个老人眼睛花了、记性差了、爬不了山,扛不了麻袋,都已经没有任何作用了,换作华佗再世,也没有用,改变不了---他不可能重回豆蔻年华。
集邮队伍在急剧萎缩,科技日新月异,新的电子产品与传统的收藏门类出现碰撞,时代更替,这些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邮政也一直在创新,推出了很多新举措,虽然这些举措不一定能让所有邮迷满意,但至少他能允许这么多不一样的“声音(意见)”存在,就已经难能可贵了。
怪只怪,集邮已经“回天乏术”!
0